今天,电话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用品,但在100多年以前,电话技术却像今天的航天技术一样,神秘而高端,这种神秘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手摇电话机依旧是城乡一种高大上的标志。
从1876年贝尔发明第一部电话机起,电话机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共经历了四个时代的技术更新。 第一代电话机,手摇式或拨号盘式拨打电话,就是那种老电影里面经常可以看到的拿个手柄摇转几圈然后再开始通话的电话,这应该是国内最早引进的电话机。第二代电话:脉冲按键拨号,这个时代人们已经不需要再那么费力来使用电话机了,轻松按几个数字键就可以完成拨打工作,这个时代的电话机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第三代电话:来电显示电话,既使没听到对方的声音,也可以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在这个时代得以实现,并且可以记录和查询未接来电和已拔电话,此时已经产始有了智能化的迹象。 第四代电话:无绳与多功能电话,固定电话在人们手中“被固定住”的概念被打破,固定电话也可以移动拨打,可以录音、多功能管理的带有智能化性能的电话也出现在市场上。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手摇式电话是当时最令人艳羡的通信工具,每个部门设置了各种长短不一的信号,以此相互区分,保持联系。“那时候,如果想从一个地方跨区域打到另一个地方,得先摇响邮电局的电话,由邮电局的话务员再帮忙层层转接。”接通一个电话,往往需要等待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接通电话不容易,通话中也难免会遇到“不测风云”。那时候,通信电缆还是一根根暴露在空中的细金属线,没有保护套的防护,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受到影响。听筒里时常伴有“嗞嗞”的噪声,人声淹没在噪音里,很难听清楚。虽然有很多瑕疵,但仍抵挡不住人们一次次摇响电话的心情。
老式手摇电话机的线路原本是没有电的,是需要通过手摇地方式来进行发电,电话机内置有发电机还有储电池,每次电话之前都需要发电之后才能使用,所以说就需要用手摇一摇,也就是说给储电池进行充电。在国内60年代末以后,普遍采用了波盘式的电话机,不需要再用摇一摇的方式发电,但是总要配两个极大的电池进行供电,手摇式的老式电话机,在那个时候人工接线,而且不需要拨号。像这种老式的手摇电话机,主要是由送话器受话器,手摇的发电机电铃,还有干电池等多个部分组成,并且还有带有磁式手摇发电机的电话机。这种电话机不需要外接电源,老式的电话机主要是通过声能以及电能进行相互转换,并且利用电这个媒介来进行传输语言的一种通信技术。两个用户需要进行通信,最简单的方法是讲两部电话用一对线路连接起来,当发话者这边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的时候声带的振动激励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声波的作用与送话机上能够产生相应的电流被称之为话音电流,这种话音电流沿着线路将会传送到对方的电话机里面的受话器里面。而且受话器地作用是把送换器刚好相反的,一种电流转换成声波,之后利用空气传到人的耳朵当中。
手摇电话机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几十年,又迎来了数次更新换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使电话机无论是其性能还是外观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和改观。但这依旧无法改变每个人对于电话机的独特记忆,在我这一代人的眼里,手摇电话机早已不仅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我们最爱的那一个时代的专属记忆的载体,将这些老旧的物品用文字展现在大众面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于他们生活的年代的“酸甜苦辣”,让更多的人学会细心保存好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记忆。
(作者系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光友)
责编:吴岱霞
一审:王智芳
二审:薛琳
三审:周文博
来源: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