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念咒、降福驱鬼,道士非斋期不忌酒肉,还可以结婚生子,称火居道人。
现在齐云山的道士都是正一道士。我们就是在一家道士开的饭店吃的午餐,饭菜倒也经济实惠。这个道士除了红头花色、腰粗膀圆、身体结实外,与我等凡夫俗子也一无二般。闲聊中得知,这家道士是祖孙三代人(当时只顾闲扯,竟忘了拍张照片),他们竟和皇上一样是世袭制,每月有固定工资,平日除了设醮、打坐、值班外,就是搞多种经营。
原来齐云山有一百多道士,现在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二十多家了。他们的生活平静得很,每日面对青山绿水、玄武诸仙,如果真能远离红尘,那才是真正的神仙日子。
青山绿水 远离红尘
香炉峰
白岳胜景
真仙洞府
过梦真桥而行百米,就是唐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修行的栖真岩,他是出现在
齐云山最早的道士。
忠烈坊在栖真岩右侧,建于明代,供奉着“梓潼帝君”。
字体浑圆饱满的“寿”字,出自慈禧太后之手,原由徽籍大臣收藏,其告老还乡后,
来齐云山还愿,便请人镌刻在岩上。
由“寿”字崖前行数十步,便是齐云山天然胜景“岩下窟窿”一天门。相传这个洞是被真武大帝一脚踢开的,由于用力过猛,皂靴飞到了天门顶上。穿过门洞,就是齐云山精华之一真仙洞府。洞内崖壁峭立,怪石前俯,壁上摩崖石刻“天开神秀”、“亘古奇观”、“齐云胜景”……,不胜枚举。历代文人雅士:朱熹、唐伯虎、徐霞客、王阳明、戚继光、海瑞等等,都留下了墨宝。
在真仙洞府中,还有六个小洞;依次为:八仙洞、园通岩、真仙洞、文昌洞、雨君洞、珠帘洞,并由道家依洞筑室,供奉各路真神。更奇妙的是,崖顶飘飘洒洒的水珠晴雨不断,在游人眼前形成一道天然水幕,这就是齐云山的珍珠帘。明代徐霞客游于此地,盛赞为“珠帘飞洒,奇为第一”。崖下有碧莲池承接甘露,此池雨不满溢,旱不干涸,真不知是何等仙法所为。
站在碧莲池边回望,山门己幻化为大象,那长长的象鼻正伸向池中吸水。
象鼻山门
摩崖石刻
过了二天门、三天门,就来到齐云山腹地一月华街,月华街原是道家习武炼丹之处。古时这里道观林立,宫院节比,俨如人间仙境。后历经几百年沧桑,山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
:太微道院、天官府等,以及后来重修的太素宫内宫、玉虚宫、真武殿。
玄天太素宫始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毁于文革,1997年重修(下节专讲)。
玉虚宫、真武殿同太素宫一样,建于宝庆年间,毁于文革,于1986年重建。玉虚宫左侧是明代唐伯虎撰写的《紫霄宫玄帝碑铭》,碑文华丽、书法俊秀、刻工精湛,为镇山之宝。
真武殿对面,有峰似香炉,单峰兀立,下临深涧,称香炉峰。峰顶有一铁亭,重达万斤,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赐建。
经月华街的梅轩道院穿堂入室,前行不远,便来到小壶天胜境。它由一明代石枋构筑而成,穿过葫芦山门,进入一狭长石窟;仰观窟顶,有七千万年的恐龙脚印化石;下看绝壁千仞,壑深林密;远眺横江如带,黄山隐现。由于此处险峻无比,故又称舍身崖。道家视为羽化升天之处,不过以我等血肉之躯,掉下去必粉身碎骨。
小壶天舍身崖
玉虚宫、真武殿
天下第一神的故事
重修的玄天太素宫
天下第一神一真武大帝就端坐在“玄而又玄”的南宋始建,明嘉靖再敕建的玄天太素宫里。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海瑞闻齐云山圣帝之灵,前来进香,来时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行至一天门石阶前,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无法前行。只见一天门右侧雷霆纠罚司内,灵官圆睁双目,手执钢鞭,盯着海瑞等人的脚下不放。后经道人点破,原来真武大帝嫌海公脚上的皮靴是荤的,所以发怒。忠介公不得己,背靴登山,方才雨过天晴。海瑞一干人进得大殿,看见殿右鼓架上有八尺牛皮大鼓一面,就题诗反诘。忽然,大鼓不击自破。从此齐云山太素宫正殿大鼓都用麻布蒙制。
后来,玄武大帝派灵官密随海瑞,如发现不轨,立击杀之。灵官暗伺三年,便回山复命,以为对这位慎独不欺、刚正不阿的刚峰先生,实无懈可击。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清朝:顺治丙戎,清兵破徽州,总督张天禄梦见一红面长髯者前来告戒:“毋伤我百姓”。梦觉,以为关圣显灵。及至齐云山见到真武大帝像,竟与梦中所见者酷似。张天禄始大惊异,确信梦戒。于是乎徽州一带百姓,得以保全。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当朝文化大革命:历史上太素宫发生过一次大火灾;大殿所有物件被烧一空,只有百鸟衔泥塑成的真武大帝顶天不动,火不能燎。另一次是大水灾;狂风暴雨,山洪四泄,太素宫石崩墙塌,唯独圣帝不动不摇。就是这尊水火不侵,刀枪不入的大神,到了文化大革命也在劫难逃。当时,大殿己彻底拆毁了,人们还不罢休
,要把真武大帝也“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可是,这伙人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大帝仍自岿然不动。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大帝是被古人雕在一棵千年的树椿上的。于是,把一束牛绳套在真武神仙的脖子上,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口号声中,这位曾经保境安民的神仙大帝,被当成“牛鬼蛇神”的总根子拔了出来。齐云山变成了“红彤彤的新世界”。
这就是有关天下第一神的三个故事……。
齐云山一白岳,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故事、充满灵气、充满青翠、充满文化的仙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齐云山一白岳,是值得你去的地方。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