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塑造代入感的六大支柱

课程内容:代入感的本质与核心、塑造代入感的六大支柱、增强代入感的四种方式

适用对象:偏男频,女频可参考

预计学习时长:12分钟

主讲人:煮熟的来福鸽

简介:八百万创作经验,代表作《灵墟,剑棺,瞎剑客》,擅长玄幻题材,文风热血,设定严谨

一、代入感的本质与核心1.读者感受概括一下:粗浅一点,就是读者的感受。

主角就是我。

这就是‘我’身上发生的故事。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2.故事核心+关键共鸣更深层次一点,其实就是和故事本身有关。

另外会有咱们新手作者经常会说,我看不下去某本书。

又或者说我‘沉浸’不下去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读者无法与角色共鸣,他不认同这个角色,所以他没办法代入其中。

【‘我’正在经历着什么‘事’。】

【与角色共鸣。】

二、塑造代入感的六大支柱1.基础信息交代与标签化1.1 基础信息:读者先‘认知’你的主角,再认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首先,你要让读者认为主角就是我,起码要让你的读者群体在阅读文字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将角色的外貌、衣着、性格、特征、来初步形成一个‘可想象的空间’。

这部分的篇幅不需要太多,百十来个字概括一下就行,起码让读者知道男女,高矮胖瘦,有什么特征,这就是标签化的一个过程。

无论读者通过这一段文字‘理解’出主角是‘帅’还是‘聪明’‘杀伐果断’‘有心机’,都算是成功的第一步。

这一步是为了让读者初步认知你的主角,更好的进行代入。

1.2 模版示例:【总结:主角是谁、长什么样、在哪、正在经历什么,这就是基础信息的交代。】

只不过有所差别的是,有些人或许一句话都能交代很多事情,有些新入行的新人作者会花费很大篇幅来做这件事情。记住这是一个基础信息交代的过程。

打个比方:

“小爷我乃镇南府世子林峰,不过是区区六百两酒钱,醉红楼我欠了三千两都不敢这么对我,还不快给小爷我松绑?”

一句话体现出来的信息都有什么?

地点,人物,人物特质,以及他的身份地位。

谁、在哪、发生了什么。

读者能够快速的接收,简单易消化的信息,快速沉浸在发生在主角身上的故事事件冲突。

2.具体化、可视化的熟悉感2.1 具体化:描述的时候要具体到某一种让读者脑海中能够不自觉浮现出来的东西,被人所熟知,所熟悉,所能具象的东西。

并且新人要切记一点,读者不是傻子。

当你文字出现信息的时候,他是会在脑海中自动联想的。

只有把任何东西具体了,读者才能更容易想象。

2.2 可视化:可视化也是让你具体到某一个能够被读者具体想象的限制范围。

【可视化】是读者能够通过你的文字去想象,他曾经在日常生活中真实接触到的东西。

比如我们用一个绝大部分人都能想象出来的场景做一个小训练。

例如:

限定的故事剧情:‘高考过后的分手’。

夕阳下教学楼后的小树林,少年和少女相对而站。

不限制故事剧情:医院的走廊里,人群并不喧闹,只有一个母亲紧闭双眼,双手合十站在急救室门口。【这里就缺少了故事性。】

2.3 熟悉感:这种切入的故事基础,具备天然的代入感,为什么?

【熟悉】

当文字故事中出现了读者所熟悉的地点场景,并且是非常具体的场景、时间、人物、以及对于大体故事情节的发展,他是非常‘熟悉’的。

因为这个故事和场景很大一部分读者群体都‘经历过’,所以他会天然的很熟悉。

这种‘熟悉’可以增强读者代入感,并且快速的认同主角。

这就是以一种【接地气】的故事场景为基础。

这种接地气并不‘土’,相反,他的表述很白很小白,反倒能够快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而可视化,是相对来说基础的描写方式,详细描写出地点、时间、天气、人物等等。

更深的和内心活动和形容比喻类的,可以在文笔提升之后再慢慢加入。

3.共鸣|情绪的共鸣以及认知的共鸣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上面提到过的第二个阶段。

【‘我’正在经历着什么‘事’。】

【与角色共鸣。】

这其实是读者能否全身心代入到剧情中的关键。

3.1 认知共鸣:读者与书中角色‘共鸣’,只有读者从内心完全认同主角,让读者有一瞬间恍惚间觉得自己就是主角的关键,就是与角色共鸣。

【‘我’正在经历着什么‘事’。】也就是通过主角当下正在经历的故事事件和剧情给读者展现‘看点’的过程。

那么除了本身故事剧情构思的出彩以外,‘共鸣’是出现在这个故事剧情进行中的时候才会发生的。

主角面对‘选择’的时候,会做出哪一种‘选择’。

这种选择会和读者进行重叠,所以会读者会有共鸣,因为读者面对某种故事情节的时候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相同的选择、抉择、看法、做法。’都是读者会共鸣的点。

换句话说,书中角色能够有很多‘点’能让读者感觉到‘哦,我也会这样!!我也是这么想的!XX就该这么做!!就该选女二不选女一!’

那么你已经做到了让读者共鸣主角,这是认知共鸣。

让书中主角的认知,和读者的认知保持同频一致。

3.2 情绪共鸣:也就是很多新人作者都会问的一种,如何塑造一种能够在开篇就带动读者的强情绪。

开篇想要快速带动读者情绪是非常难的。

要么……你利用亲情这种天然纽带作为基础去延续剧情,压制主角,使其陷入某种比较愤怒的情绪之中。

笔力深厚的,可以塑造除亲情之外的角色用来压制主角,但是这种就太吃作者的笔力了,作者需要在极短的篇幅内构建一个鲜明的角色人设出来。

当然,如果你能塑造其他的情绪,例如‘兴奋’‘不劳而获’等情绪也是很成功的,前提是你能否让读者快速代入从而得到情绪满足。

例如:

捡废品抚养你长大的奶奶,被混混欺负。

【以亲情为纽带,弱势方。】

战神的女儿住狗窝。

【激烈的强情绪,愤怒。】

亲妹妹住院,急需手术费但是你打工的店长想方设法克扣原本就属于你的工资。

【不平等的对待,读者代入弱势的主角一方,期望反抗。

读者的情绪是:“凭什么不给XX?这都是你的错!!!”】

这种办法就很简单粗暴,以天然的情感为纽带,以读者的视角代表为‘主角又没错!凭什么?’这两点去展开剧情。

之所以不讲装逼打脸那种事故事剧情的切入方式,是因为那种是依靠故事剧情本身去吸引读者的,与代入感关系不大。

我们今天只说有关代入感的东西。

4.欲望和好奇心其实这部分应该是和开篇代入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我当时想的时候还是把这一点加进来了。

4.1 欲望:因为一部小说的开篇,做好代入感仅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勾引读者看下去的动力,其实还是和故事有关系。

那么做好代入感之后其实就差故事本身了。

先问一句题外话,你们认为网络小说的本质是什么?

在我的理解中,网络小说的本质就是满足读者的‘欲望’!

‘造梦’创造一个读者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去做’‘去拥有’‘不切实际’的一切。

我把这个欲望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动欲望,一种是被动欲望,被动欲望也可以叫做基础欲望。

4.1.1 基础欲望:

基础欲望,是每个读者都会存在的一些欲望。

例如:不劳而获、高人一等、权势地位。

这些是读者本身就会存在的基础欲望,他希望通过网络小说进行情绪的释放,去补充自己未曾拥有得到的东西。

他都看小说了,那肯定不是为了掉一斤眼泪,上班让经理骂完,晚上下班了回家吃个外卖看小说的时候还‘憋屈’【这部分理解为爽文。】

4.1.2 主动欲望:

那么主动欲望又是什么呢?

剧情。

基于你这部小说故事剧情从而让读者产生的阅读欲望和好奇心。

也可以说是基于你的故事本身引导出来的‘期待感’。

例如:反派登门作恶,殊不知主角早已今非昔比,读者都在期待着‘打脸’反转的那一刻。

说到这的时候大部分人应该也都理解了,那说的不就是‘期待感’么,对的其实也可以把这种欲望称之为期待感。

但我为什么要称之为‘主动欲望’呢?

为什么非要加一个主动?

因为主动欲望,是作者在创作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以作者为主导,刻意给读者塑造出来的‘情绪缺口’。

这一点是你可以控制的,你控制剧情的走向,所以你制造了一个想要去爆发的故事情节高潮。

比如‘憋屈’的对立情绪就是‘扬眉吐气’。

那么当我们塑造了一个压制主角的憋屈剧情,读者自然期待触底反弹,情绪释放爆发的时刻。

【老子非得看到主角怎么治这个王八蛋】

【男主什么时候能明白女二就是绿茶,他的真爱应该是女三啊!!女三现在那么危险,你什么时候能发现女二在害你啊!!】

【哈哈,这李大牛要废了,他还不知道主角如今拜师云岚宗的事儿!!一会上门要账就有意思了。】

诸如此类,读者会有这种情绪和想法,都是基于你、主动、刻意塑造的故事剧情产生的。

4.2 好奇心(期待感):这个期待感,就是作者提前已经构思好的‘情绪释放’的那个点。

没有看到这个点的时候,追更数据一定是很好的。

因为读者的情绪缺口还没有被满足。

当然,如果你只能满足读者70%的情绪的时候,他还是不满足的,你要想办法将这个情绪爆发的点超过读者的心理预期。

这部分讲的有点多了……

就讲这么多,还是收回来讲代入感的这部分。

之所以讲这部分,是我认为故事才是基础框架的根基,你的故事写得好,读者自然会忽略一些细节的不足。

但是我们还是要讲代入感……

5.文笔上面的五感代入五感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依靠读者能够具象化的描述,去依靠五感来构建环境氛围。

例如:潮湿的短袖黏在后背上、医院消毒水的味道、诸如此类。

依靠主角五感的感受,来让画面和感觉更有代入感。

人的思维,是具备想象力的。

读者会根据文字,自己去感受。

比如……

现在让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画面。

想象雨水砸在铁皮瓦上的声音。

想象大雨过后泥土的味道。

想象鱼鳞滑腻的触感。

想象吃果冻的口感。

想象你看到了夕阳的火烧云。

你看,所有人都能在脑子里想象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或‘感觉’。

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能在大的场景塑造下适当加入一到两种五感的描述,代入感自然更好一些。

这是文笔上的五感代入,你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增强读者的‘画面感’。

6.人设与代入感人设在我看来是完全可以单独拿出来讲一节课的内容。

对于我们今天课题的代入感来说,人设和反馈同样非常重要!

6.1 人设:一个好的人设甚至可以弥补剧情上的不足,人物魅力可以让一部小说更加出彩。

同时也可以强有力的增强代入感。

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人设,会流失大量的读者,读者不喜欢角色人设的时候,读者连第一步的认同角色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了。

所以我们第一步其实是需要将人设标签做好,做一个更符合市场口味,自己更加擅长的角色人设标签。

如果你能让读者阅读完之后感觉你的主角XX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那你就已经成功了。

这部分很多老师都有讲过,包括纸老虎老师,她也是写群像文的,上次我也听了完整的课,讲得特别好。

【不要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设!】

6.2 代入感: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人无完人,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从写作角度来说的,以及代入感。

人物主角有了缺点,当经历了很多故事以后,缺点被填平的时候才会产生人物转变的人物弧光,也会让角色更加饱满,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

角色需要成长空间。

角色的不完美,以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缺点,反而会让读者觉得更加平易近人,拉进观感。

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

举个例子:

一个长相容貌气质都是完美的漂亮女角色,别人只知道她叫‘李慕婉’结果她的真名叫‘牛翠花’。

又或者她的声音很好听,结果她唱歌跑调五音不全。

又比如一个男角色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温文尔雅,霸道总裁。

实际上回到家脱衣服也是直接丢在沙发上,或者丢在床尾的凳子上。

下班回家的路上还得去买一根‘淀粉肠’。

你们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角色好像也没有那么高高在上的感觉?

当然,这种缺点是否暴露,又或者在什么场合下暴露很重要。

不能在下属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吃淀粉肠啊……

通过‘共性缺点’又或者是不影响角色特质的情况下,适当将人设的某一个点更接地气的缺点,可以拉进读者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好的人设可以一直拉着读者看下去。

三、增强代入感的四种方式1.熟悉感之前也讲到了,熟悉的物品、口头禅、场景等等。

2.标签人设的标签一定要提前构思好,以及他的小缺点,还有能够被读者一下子记住的特质,五官、伤疤、痣、胎记、特殊的瞳色、发色、缺陷、瘸子、瞎子、哑巴、磕巴、穿着打扮喜欢给腰带栓个死扣、喜欢撸袖子、穿特定颜色的衣服等等。

如果单说人设:那么关于他的人际关系,以及他的癖好、习惯、缺点、都要提前构思,特别是人物小传!!

什么是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其实就是关于这个角色的一切信息整合。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角色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他的过往经历。

【人设的标签】

【整本书的标签】

【前后一定要保持一致!永不会变!人设崩塌非常可怕。】

3.冲突的紧迫性如果作者塑造了一个十分紧迫的故事情节,危机感拉满,这种情况下读者会被作者的剧情引导着推着往前走,往往会对于代入感等要求降低,但是对于作者笔力要求比较高,剧情也要求比较高。

【参照各种灾难电影,通过危机的紧迫性,更能让读者快速沉浸下去。】

4.接地气就是依靠人物缺点,又或是很多白话不高深不费脑的描述让读者更容易‘接收信息’,增加文章内容流畅度。

5.减少‘了’字,以及转折词的使用‘虽然 ……但是……’‘然而……’‘却’‘若…则……’‘因为……所以……’这些词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用多了,会有一种强行让读者‘认同你’的感觉,导致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内容的时候,有一种强行认同作者设定的感觉。

转折词用多了,就会让读者有一种‘作者在强行让我同意他写的文字内容就是这样。’

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

感谢所有人的观看,有什么讲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指正,多多包涵。

其他课程推荐:①开篇钩、结构钩、悬念钩的设置技巧:拯救平淡剧情!五类钩子设置指南(上)

②章节钩、其他钩的设置技巧:拯救平淡剧情!五类钩子设置指南(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